佳作 / 黄淇盈 / 柔佛

邂逅那风花雪月的秋

那一次的邂逅,是我与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缘分的起点。

十一月的大理,秋高气爽,不似北方般寒冷难耐。迎面吹来的风儿扶过肌肤,洗去一身的铅华之余,也给予身为游子的我一个热切又不失温柔的怀抱。空气中隐隐约约飘来淡淡的香味,深深地吸了一口,沁人心脾,非馥郁的花香,而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的香气。是秋的味道吧?兴许,只有我一人闻见。嘘,那是只属于我与她的秘密。

人说,秋是萧瑟凋零的代名词,但大理的秋季是鲜艳的,处处皆是诗情画意的风景。随意抬头,便是一副画。云卷云舒,低低地垂挂于眼前,时而如奔腾汹涌的滔滔白浪、时而如轻盈飘渺的羽毛,时而还能让人忆起童年趣味来。瞧,那不是小时候最爱吃的棉花糖吗?蓬松又软绵绵的,入口即化,真想咬一口!待到日落西山之时,洁白如絮的云朵被夕阳渲染上色,成了朵朵姹紫嫣红的上关花盛开于天际。若幸运还能与云隙光打个面照。缕缕夕晖躲在化身为护花使者的云身后探头探脑,犹如含羞答答的白族姑娘在格子门后偷看情郎。思想跳跃的同时,天空的画幕变幻无穷,随心所动。它可以是你心目中冷艳高贵的凤凰,也可以是他脑海里威武孤傲的苍鹰。

仰视着巍峨的苍山,心里倏然起敬。那是对苍山的磅礴,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之心。顿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原来苍山非一座山,而是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相传古时瘟神为患人间,残害百姓。白族兄妹将瘟神冻死后,自己也化作了风神雪神永镇苍山。马龙峰峰顶那千年不消融的雪便象征了白族先祖世世代代的庇佑。放眼望去,黛青山群绵亘不绝,迤逦婉蜓,看不见尽头,犹如一条沉睡中的青龙。远方山间雾霭氤氲,更为苍山添上几分神秘的色彩,引人遐想。在那深山中是否住着神仙呢?坐在缆车上俯瞰苍山,又是另一番景色。一些植物仍苍翠葱茏,一些则已跟上时节的脚步,褪去一身的绿衣裳,换上耀眼的金色秋装。青黄相间,一山双色,煞是好看。连绵山峦间,一匹银绸横空出世。倾泻而下的溪瀑,未被岩石挫去如虹的气势。溪水撞击石头,溅起水花后便扬长而去,奔向洱海,留下对苍山丝丝的念想汇聚成潭。这便是徐悲鸿笔下的“销魂清碧溪”了。清碧溪一溪连接三潭,三潭层叠而上,犹如三位心手相连却又性格迥然的姐妹。渡过摇摇晃晃的悬桥后,一个半圆型水潭呈现在眼前。潭水沉静,清澈见底,底下鹅卵石映着阳光闪动粼粼波光犹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潭中一尊白玉观音像庄严又神圣。 站在石块上,看着水里的景物任凭水波荡漾将之打散,最终仍又凝聚成型,真是有趣。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继续往上便看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白练悬挂于峭壁间。思绪瞬间挣脱理性的束缚,随着那瀑布纵身一跃,落入清碧如玉的潭中。多么的畅快淋漓啊!这时,薄雾冉冉升起,把周围笼罩在一片朦胧中,心却豁然开朗了。我紧闭着眼,让双耳肆意畅游于山间。听,那瀑布的“隆隆”声、那“啾啾”的鸟叫声、那“唧唧”的虫鸣声,是那么的不协调,却又那么的和谐。我任由身心陶醉于苍山所谱的合奏曲里。虽最终无缘一睹上潭的风貌,但我想,我已寻获心中那片净土了。     

大理坝子旁静躺着一位佳人。她贤淑、慧雅、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她与苍山深情对望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她就是洱海。洱海非海,而是淡水湖泊。若说苍山是大理的父亲,那洱海便是大理的母亲。他们孕育生命,繁衍生息。从苍山上眺望,洱海就像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近看,她就似一面映照着天空的镜子。许多游客选择骑行环游洱海,但我害怕路上的风景会喧兵夺主,让我错过她的一颦一笑,所以我选择以我的方式来亲近她。我喜欢静静地凝望着洱海,与她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心,回归于自然,平静无波澜。所有的世俗烦恼都成了过眼云烟。耳边传来的“呼呼”声是她寄情于风,为我捎来一句祝福。比起洱海月,我更爱那具有韵味的日出。当第一缕曙光越过远方山头洒下时,湖面顿时被镀上一层金箔。晨光随着湖面的涟漪起伏漫散开来形成层层光晕。那迷人的景色总是让我看得流连忘返,时间似乎定格在那璀璨的一刹那。

周城乃白族村镇。甫一踏入镇里, 仿佛进入时空长廊,回到了返朴归真的年代。蓝白色调为主的白族传统建筑、石头垒切而成的灰色围墙、暗褐色的雕花格子木门,与白族姑娘身上鲜明的服饰形成强烈对比。白族姑娘头上的包头即纯洁又艳丽, 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风花雪月”帽,代表了大理四景。包头左侧垂下的白色缨穗飘飘洒洒,代表了大理下关镇的风。包头上绣的花代表上关镇的花。 帽子顶上一圈白色的绒毛就是苍山上的皑皑白雪 ,而成弯月型的包头 就是映在洱海水面上的月亮。 多么富有寓意的帽子,也 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对家乡的一种情怀以及在服饰艺术上的智慧 。所谓入乡随俗,穿上白族传统服装,穿梭于周城的大街小巷,让我遗忘自己游子的身份,短暂成为这座古色古香城镇的一分子。来到白族人“三方一照壁”式的院落,首先迎接我的是阵阵的植物清香,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蓝。井然有序的竹竿上高挂着一匹以蓝为地,白为花的土布,随风飞扬,以它最拙朴的热情欢迎我的到来。湛蓝的天被屋檐切割成方形,与靛蓝色布匹相映成趣。庭院種滿了不知名的花草,葱葱郁郁中点缀着零星的小白花,好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房屋大门前的照壁上绘有黑白山水画,中间还题了“青莲遗风”四字。青莲指的便是唐朝学识渊博的诗人李白。白族以这隐晦的方式透露了自己姓氏之余,也希望子孙后辈能以诗仙为榜样,将那四字奉为圭臬,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飞檐下,几名老奶奶正眯着眼,双手熟练地将白布来回折叠,缝合,形成疙瘩。这就是闻名的白族扎染。扎好花样的疙瘩布被放入染缸里与天然的染料,板蓝根相融相辅,再经数日的反复浸染晾干,便能拆结。一串串上了色的疙瘩布犹如等待着破茧而出的蝶蛹。最期待剪子将线剪开时,蝴蝶展翅的那一瞬间。缝上线的部分因未受色,呈空白状,便成了花纹,有苍山的雪花、洱海的浪花、飞舞的蝴蝶,小巧的白花,还有不规则,带着随意性的抽象图案 。皱纹边缘因受到颜色的浸染,形成了冰裂晕文,如梦似幻。这便是扎染独有的风格魅力。虽白族人推陈出新,让传统跟上时代的脚步,新创出缤纷五彩的扎染,但我依然倾心于那最质朴的蓝白。蓝是大地最初的纯净之色,而白是人类最初的纯洁之色。我轻轻触摸那长了青苔,斑驳,犹如化石的百年大染缸。它见证了时代的更迭,经历了扎染的盛衰兴废。岁月的洗礼让它失去了最初的样貌,但它仍恪尽职守孕育着白族人不朽的文化。扎染是白族人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白族人精神的归宿。千百年来,他们那一双手似乎从未停歇过。顿时,我对“爱”有了新的诠释。原来,这个世界存在一种超越生死的爱,叫守护。

沉默的守护是合欢树无语的柔情。它粗壮的膀臂横跨蝴蝶泉上方将泉纳入怀里,独占。它的爱来的有些自私,霸道却令人艳羡。或许,是她那碧绿清澈如翡翠的模样虏获了合欢树的芳心吧。依靠着围栏,思绪飘远了。我仿佛看见雯姑与霞郎为了爱情而牺牲生命跳入无底潭时那无所畏惧的模样,也仿佛看见了《五朵金花》里阿鹏与金花在蝴蝶泉旁对唱情歌,互赠信物。那凄美的传说,那令人憧憬的爱情故事让蝴蝶泉成为游客的朝圣之地。虽适逢秋季,看不见蝴蝶纷飞,首尾相衔倒挂于合欢树上的奇观,但少了蝴蝶的点缀,蝴蝶泉呈现的是另一种美丽——素雅。看著水面上那相依相偎的倒影,蓦然惊觉,自己只不过是个无关重要的过客。凡尘的世俗喧嚣从未打扰过他们安逸的厮守。悄悄地,我退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有幸被邀请加入白族歌舞队里高歌起舞。虽不明白歌曲的含义,但舌头不由自主动了起来,哼起那既陌生又带有些亲切感的旋律。结束后,白族小姐姐还赠与我一个心型香囊。以心想交,以诚相待,这便是纯朴的白族人的待客之道了。临走前,浅尝了那由雪融化而成的泉水,入口冰凉且带甘甜。原来这就是苍山雪的味道啊!

尝过白族三道茶方切切实实体会人生的味道。当婚庆的奏乐响起时,白族阿哥捧上了第一道“苦茶”。一饮而尽,伴着苦味,淡淡焦香在口齿间溢散开来,与普洱茶有些相似。这时,白族新人登场。新娘子的扮相非常引人瞩目,一身鲜红嫁衣,头戴插满鲜花的高冠,颈挂一面避邪镜子,还带上与传统风俗格格不入的墨镜!这就是“云南十八怪”的其中一怪。据说墨镜是为了遮挡新娘哭红的双眼。沉浸在喜庆的欢腾里,细细品尝了第二道“甜茶”。甜茶加入了红糖、核桃仁片以及云南特产,乳扇,颜色较为浑浊。我将茶含在口中,利用舌头上下搅动。乳香味越渐浓厚,好似母亲的体香。当茶缓缓滑过喉咙时,甜味由下至上蔓延在嘴里。啊,我想这便是品茗之人所说的“喉韵”吧。第三道是回味茶,佐料为蜂蜜、花椒、桂皮、姜片。小啜一口,五味杂陈,人生的酸甜苦辣皆相融于嘴里。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带有辛辣味的茶,印象颇为深刻。白族三道茶犹如循循善诱的老者向后辈诉说着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先苦后甜,历经磨难后,便是顺境的开始。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或精彩、或平凡,但都值得回顾回味,从过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的同时,也莫忘初衷,珍惜一切。

崇圣三塔是大理标志性的古迹。相传古时因蛟龙肆虐,多水患,古人便建塔镇龙。三塔背靠苍山,面向洱海,呈“品”字形排列。位于中间的千寻塔始建于南韶时期,是一座典型的唐代空心砖塔,外观呈方形,由密檐与阁楼组合而成。而位于千寻塔南北方向的两座小塔则建于大理时期,外观呈八角形,属宋代的建筑风格。跨越时代的建筑艺术不但毫无违和感,反而相互衬托,相辅相成,融为一景,缺一不可。千寻塔一共十六层,是中国境内最高的偶数层塔,而小塔则十层,这比较少见,也是三塔的独特之处因佛塔一般都以奇数建造。明朝年间,千寻塔还曾因地震而裂如破竹但十日内却自行修合,令人啧啧称奇。三塔本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只可惜寺庙毁于战乱天灾。如今的崇圣寺是于2003年重建的,游子或许能在这寻获《天龙八部》里天龙寺的影子。金庸笔下那英俊善良,温文尔雅的段誉的原型便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后于崇聖寺禅位出家,遁入空门。所谓佛门圣地,不得喧哗,我放轻脚步,平缓了气息,想象着千年前香火鼎盛的情景。三塔高耸入云,身在红尘,却不染尘嚣,犹如一尊尊庄严的佛像,俯瞰着芸芸众生 ,而我则以渺小的姿态伫立于塔下。三足鼎立,历经风雨沧桑,遭遇无数次地震的浩劫仍然屹立不倒镇守于大理坝子,不负明朝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提的“永镇山川”四字。“妙香佛国大理”也在佛教的历史中落下了辉煌的一笔。     

风花雪月的大理是永不褪色的一副画。那一人一物一景一色用生命演绎着千百年来不朽的美丽传说。双手扶过那沧桑、美丽、亲切、庄严、质朴、缤纷的国度,心中泛起阵阵涟漪。那不是令人澎湃激昂的震撼,而是原自于生命最单纯的感动,宁静而幽远,犹如一场绵绵细细的春雨,洗涤灵魂并赋予心灵感受一切微妙美好的能力。那便我心中千姿百态的大理了。去吧,去会一会他,寻找那一道只属于你一人的风景。看,那银苍玉洱正在向你招手呢!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佳作-邹慧芳-飞吧海棠花
冠军-叶葶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