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连接·对话”中马皮影文化营

主办单位: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支持单位: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

合作单位:

甘肃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阿周那淑玛艺术学院 (Akademi Arjunasukma)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灯光照射到刮薄的牛羊皮上,通过人物剪影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

看皮影戏是早期人们晚间的娱乐。在没有电视的年代里,人们都是以看皮影戏为乐,在晚上聚在一块,一同观看皮影戏。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已逐渐被电视机与网络等所取代,对于现代人来说,渐渐脱离了时代潮流。

为了让人们重拾起对皮影艺术的关注与热爱,由中国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支持,甘肃省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本地的知名艺术团队 Akademi Arjunasukma 合作举办的“丝路·连接·对话”中马皮影文化营正式推出并开放报名。

此次为期两天的文化营,将由主办单位特别邀请得中马皮影艺术团队轮流教学,包括中马两国的皮影戏制作工坊、文化讲座、乐器与操偶教学、线上艺术交流与精彩的演出,将为大家带来别具一格的皮影戏视听飨宴,带领大家认识中国与马来西亚彼此大有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皮影戏!

想近距离观赏皮影表演,并接受皮影大师们的教导吗?那就赶快报名参加吧!

活动详情

活动日期: 20-21/8/2022 (周六&日)

活动时间: 早上9时 – 下午5时(两天)

年龄限制: 年满16岁或以上者皆可参与

报名费: RM150
* 原价RM300,由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补助50%,含2天材料费、午餐与茶点*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我要报名!

📌 2天精彩活动,等您来参与!

📌认识皮影戏艺术

  • 讲座一:中国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
  • 讲座二:马来西亚吉兰丹皮影戏

📌动手体验

  • 体验一:中国甘肃环县道情皮影制作工作坊
                     制作:皮偶“冰墩墩”
  • 体验二:马来西亚传统皮影制作工作坊
                     制作:Patung “Pak Dogol” & “Wak Long”
  • 体验三:马来西亚传统皮影乐器与皮偶操作教学
  • 体验四:环县道情皮影音乐、乐器、皮偶动作教学

📌观赏表演

  • 沉浸式观赏中国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戏曲
    曲目:《三“羊”开泰》、《盗仙草》
  • 沉浸式观赏马来西亚传统皮影戏
    曲目:《Murka Raja Serama》
  • 观赏中马两国皮影合作演出

📌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参与证书。

活动详情

主办单位: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部省合作::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合作单位:
甘肃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Akademi Arjunasukma

活动日期:20-21/8/2022 (周六、日)
活动时间: 早上9时 – 下午5时(两天)

年龄限制:年满16岁或以上者皆可参与

报名费:RM150 
(原价RM300,由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补助50%,含2天材料费、午餐与茶点)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报名参加 中马皮影文化营

2天精彩活动,等您参与!

 

  • 线上教学与讲座会:中国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戏
  • 环县道情皮影戏:音乐、乐器、皮偶动作
  • 环县道情皮影戏:线上皮影制作工坊
  • 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戏剧精彩演出,如:《三“羊”开泰》、《盗仙草》等
  • Wayang Kulit Kelantan 制作与体验工作坊
  • Wayang Kulit Kelantan 乐器、音乐皮偶动作教学与体验环节
  • 中马皮影团队线上交流会
  • 中马皮影团队合作表演

参与者将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参与证书。

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戏

简介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音乐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是“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民间戏曲,故称“影子戏”、“灯影戏”、俗称“小戏”或“老道情”,以悠扬激越的道情为曲调,以精雕细刻的皮影为表演形式,集口传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俗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艺术。

它与当地人民的习俗信仰水乳交融,形成了以环县为中心,延伸至周边的华池、庆城及宁夏盐池、陕西定边等县在内区域的播布现状。演出时,前台一人挑杆表演,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后台四五人伴奏并“嘛簧”,一唱众和,粗犷高亢,独具风格。传唱的180余部剧目中,至今还保留着“图”、“卷”等古老文化符号。

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皮影之乡”,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11月,作为中国皮影的一分子,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老师团队介绍

许明堂,庆阳市市级道情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庆阳市民俗学会会员,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张治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皮影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马来西亚 Wayang Kulit 

简介

Wayang kulit (皮影戏) 是东南亚的一种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上是把雕刻后的皮偶的影子投射到银幕上再进行演出。在马来西亚,最为独特的皮影戏(Wayang Kulit)种类当属暹罗皮影戏(Wayang Kulit Siam),主要常见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东北部,以及泰国南部三府区域。

暹罗皮影戏(Wayang Kulit Siam)是以吉兰丹州和泰南三府的当地马来语方言演出。本地皮影戏的表演曲目,绝大部分是以马来语和文学版本的古代印度史诗《Ramayana》为基础进行各类改编,故事讲述塞里·拉玛(Seri Rama,毗湿奴的转世)、他的配偶西迪·德维(Siti Dewi)和他的宿敌–大王拉瓦那(Maharaja Rawana)的冒险经历。

皮偶师 Che Kal(Tok Dalang)

Ahmad Marzuki bin Nordin, 被称为 Tok Dalang Che Kal,从7岁开始便在他的家乡吉兰丹万捷(Kemasin Bakcho Kelantan)演出皮影戏,至今已有14年的皮偶师资历。 他不仅擅长皮影戏,而且也擅长演奏吉兰丹传统艺术和乐器,例如迪基尔巴拉特、玛蓉剧、马来武术和皮偶制作等。

团队简介

Akademi Arjunasukma

Akademi Arjunasukma, 是马来西亚专门演出多种吉兰丹传统艺术的专业艺术团体,其中包括:马来传统音乐表演——迪基尔·巴拉特(Dikir Barat)、皮影戏(Wayang Kulit Kelantan)、马来武术、马来传统音乐和器乐、玛蓉剧(Makyong)。

Akademi Arjunasukma 是由素有”Abe Yie”之称的Mohd Sulhie Bin Yusuf所创办的,旨在培养新一代的迪基尔·巴拉特人才。

皮偶师 Pyu(Tok Dalang )

Aqfierudzar Rizq bin Mohd Sulhie,被称为 Tok Dalang Pyu,今年8岁,是马来西亚最年轻的一位皮偶师(Tok Dalang)。

Pyu从3岁开始便对皮影戏相当地感兴趣并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从他五岁起,便擅长于操纵皮偶和念白讲故事,他在表演中可以同时为10个皮偶,用不同的声音配音并表现出每个角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