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微缩展说春节往事 华人忆传统“年味”
2月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农历新年·全手工微缩艺术特展”上展现马来西亚华人特色的高桩舞狮场景的微缩。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农历新年·全手工微缩艺术特展”是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在春节期间,联合马来西亚世界文化组织(WCO)举办的展览,以12组微缩模型再现早年马来西亚的独特“年味”。这也是今年“欢乐春节”活动在马来西亚的一个重要内容。
2月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农历新年·全手工微缩艺术特展”上展示马来西亚华人过年舞狮的微缩。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这些微缩多为马来西亚艺术家历年来创作,刻画了昔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过农历新年的丰富场景,记录了“马来西亚华人对昔日时光的丰富记忆”。吸引黄秀娟目光的,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微缩,以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多样的场景,展示早年马来西亚华人新村过春节的全景。微缩中,不但展现烤“粿加比”、看“大戏”、为神明敬上一人高的巨香等马来西亚华人贺年习俗;也刻画了居屋大门上挂郡望匾额、村口设有中国建筑中传统的照壁等华人新村特有的景致。
黄秀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还能吃到“粿加比”,但“都是用电炉烤的”,不像以前都是大家用炭炉烤。“更重要的是,当时都是左邻右舍聚在一起自己动手烤的,大家边烤边说笑,特别热闹!”
2月8日,民众在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参观“农历新年·全手工微缩艺术特展”。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对“60后”的黄秀娟而言,幼年春节记忆中,最令人激动的还是“领红包”。她指着微雕群像中骑着“脚车(马来西亚华人对自行车的称呼)”来卖面人的小贩说,每到春节,新村里处处是这些受小朋友喜欢的小零食,“领完红包后就有钱解馋了”!
而且,拜年领红包要走访亲朋好友,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各个族裔,“无论是马来族裔、还是印度族裔,都和我们互相拜年。”黄秀娟说,这种多元族群和睦相处,共贺佳节的氛围,是马来西亚的春节特色,“特别值得珍惜”。
相比黄秀娟,她的女儿、在吉隆坡长大的黄佩佩,对这样的“年味”就有些陌生了。黄佩佩坦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大家都住在公寓中,很难重现母亲记忆中那样左邻右舍共贺新春的场景了。放烟花等过年乐趣,在大城市中也很难复制了。在这些微雕场景中,有的如舞龙舞狮的盛况对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亚华人尚不陌生;但诸如一起聚在新村戏台前看戏等习俗,对黄佩佩而言,则“只是在电视剧里看过了”。
2月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前来参观“农历新年·全手工微缩艺术特展”的黄秀娟(左一)为女儿黄佩佩指点微缩呈现的自己的“过年回忆”。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粉丝”的黄秀娟,一看到展览信息就拉着女儿来了,希望让女儿认识早年马来西亚华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她告诉记者,如今家里亲友相聚过年,她都要定下规矩,大家必须都在餐桌上一起进餐,“不能自己抱着饭菜躲到电脑、电视前”;在餐桌上也不许滑手机。
在黄秀娟看来,对华人而言,过年的“年味”就是“团聚”。“这是华人的文化传统,还是要一辈辈传下去的。”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杰鑫说,展现并传承马来西亚华人过年传统,让年轻人了解到老一辈的“年味”记忆,正是中心举办这一展览的重要目的。他介绍,虽然目前尚处疫情期间,观展需要提前预约,还要限时限流,但马来西亚民众观展热情很高,尤其节假日时段被预约一空。
“除了华人,也有很多马来西亚各个族裔民众来参观。”张杰鑫告诉记者,文化中心就接待过一个印度裔先生和华裔太太的家庭,他们专门带着小朋友来了解华人的过年文化。在张杰鑫看来,春节所代表的团圆、和谐等传统价值正日益凸显,在马来西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欢庆的节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