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该遗产项目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春节期间,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团圆庆贺;与此同时,人们还自发组织和参与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
该遗产项目在世代传承中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
该遗产项目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区团结的作用,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为中国人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该遗产项目是中国人根据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节律安排生产生活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式多样的实践在延续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力,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