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军 / 刘欣彤 / SMK 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年九月初,我们陪着外婆太一起回乡。这不仅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外婆太也是在外漂泊这么多年后第一次归家,回归故土。其喜悦兴奋之情,自是难以言说。

临近午夜12点,我们终于抵达了广西北流市平镇政北河村。四周一片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纵然如此,从未见过一面,相隔着几千里距离的亲人却还是热情地准备了一桌又一桌的佳肴来款待我们。他们的热情瞬间点亮了那漆黑的的夜色。

那一晚,我仿佛穿越回了20年代初期。那一年中秋节,有一家人,在四合院里其乐融融地赏月,提灯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时光在那一刻定格。镜头再次转换,那是一艘从唐山开往南洋的船。大统舱甲板上挤满了不少的过番客,有男有女,亦有老有少。那是一艘开往前方就难以返回的船。然而,为了求一份生计,将一家糊口,他们毅然愿意冒险远渡南洋。当年的外婆太,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在当初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和外太公十分幸运地邂逅了。她们一起洗过锡、割过树胶、卖过豆腐、养过猪仔……他们那一代人承受过战争的残酷,忍下了离家的伤悲,历经贫穷冻馁,才换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富足安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乡下,有个房间是专门供奉祖先用的,名为——祠堂。听说,那一整座祠堂,需要子子孙孙一同亲手砌成,才能够给予后辈庇佑。那一个红瓦砖接着一个红瓦砖堆砌而成的房间,是对于前辈最高的致敬,也是对于后辈最好的祝福。由于我是女生,所以并没有获得进入祠堂的资格。几千年来,唯有男生能够进祠堂,入族谱。但是,家里最年长的老人——赖老,却不介意地翻开族谱给我们看。边看边讲解每一位已故前辈为家族所做出的贡献。看着那一页页泛黄斑驳的纸上的名字,我不禁为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

辞行前,我以书法写了“归家”二字赠于那边的亲戚。虽然写的没有书法家应有的豪迈潇洒气概,但却是将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那两字上。“归家”二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外婆太对于家的感慨,更是彰显了外国华裔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自豪感。那一刻,我才了解到母亲为何如此执着地要我去学书法了。因为我们身为龙的传人,就必须尊重自己的文化!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游览了一些景点,作为美丽的回忆,珍藏于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游览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的桂林阳朔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的美,是笔墨无法形容的一种美。我们乘坐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陶醉在阳朔的山河里。我曾面朝大海,亲吻过明信片上的洞庭湖,却从未见过像漓江这样的风景。从远处看,漓江就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我们的倒影。船桨荡起涟漪,激起一阵阵的水波。这时,船在前进,景在后退。

桂林阳朔的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尽。有的陡峭似斜坡,光滑如剑削,但也有的平稳直上九万里,高耸入云。眼前所见,低头一看,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仿佛看见了另一个阳朔的山水。阳朔的山水合一,柳树随风摇曳。江上一叶扁舟,岸边花开绿叶,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外桃源,让我们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觉。

我站在这座褪尽铅华,如梦如幻的地方,细细品味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因为临近饭点,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烧火煮饭。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氤氲着饭菜的香气,这让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桂林多了几许人气。

之后,我们也相继游览了几个景点。其中便有古南门、九曲桥和日月双塔等。当中,又以九曲桥最为特别。九曲九曲,听名称便知拥有九曲十八弯。每一段弯曲处就雕刻着一朵精美的花朵,如杏花、桃花、水仙和腊梅等。池的中央,一座荷花仙子的雕像双眸含笑地迎接过往的游客。木桥在时光的沉淀中早已褪了色,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让它看起来分外地宠辱不惊。偶有几只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水面上戏水,让这幅凝滞在时光中的画卷变得生动鲜活。

这一次中国之旅,相信不只是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升华。亲爱的桂林阳朔,是如此地纯洁,纯真,不曾落下时光的烙印,在时光的流逝中越发地淡然纯净。相信在接下来忙碌的生活中,你依然我心中最纯粹的一道风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亚军-胡瑗芹-书法心系中华
佳作-张岱安-南方有边城(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