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 / 黄文发 / 槟城
云水谣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这是陈坤那部同名电影,《云水谣》里的优美歌词。很多人开始认识云水谣这个地方均源自于这部于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而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所改编的电影。我没看过这片子,但对这诗情画意的名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趁着到福建公干期间,我抽出了一天的时间,来寻找这座充满了诗意的古老村落。
厦门的湖宾南汽车站有直达云水谣的班车,需约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原本计划赶在中午时段出发前往云水谣,想说在那里住上一晚,脱离喧闹的城市生活,坐在院子里观看满天的星空,感受一下久违了的宁静生活气息。无奈基于隔天是清明时节,车票大老早就给卖了个空,除了剩下下午近六点前往南靖的班车,且还只剩三个空位置而已。结果也只能如此了。
厦门前往南靖月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到车站对面一家宾馆办理好入住手续之后,趁着还有点时间,来个夜游南靖。越过了马路,我走到了位于南靖汽车站后方的一座大桥,桥边有座石亭,白天时刻一些当地民众不时都会坐在那儿闲话聊天。站在桥头,只见对岸的不知名建筑亮起了美丽绚烂的霓虹灯,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了镜子般的倒影,很是漂亮。事后才得知那是一栋体育馆。在这样的一个小县城里,居然建有一栋外形那么出众的体育馆,还真的被它雷到。这里虽然没有磅礴大气的景像,但却独有一份恬静秀美的韵味。春天的夜晚,站在桥上看那绚丽的倒影夜色,享受那带点寒意的河风吹扶,感觉很是惬意。南靖的夜晚其实也没什么地方可逛,沿着大街的商铺到了晚上九点钟也就开始关店收拾,街边能看到的也只剩下两摊贩卖水果的摊铺。偶尔会有一辆单车擦身而过,提醒这小城的脉搏其实还在跳动。我就是喜欢这种淳朴的生活气息,那种没有特地做作的气息。
隔天清晨,窗外的天色带点朦胧,街头显得一片冷清。到车站买了前往云水谣的车票之后,心里总算踏实了起来。从南靖到云水谣需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离开县城不久,小巴开始沿着颠簸的山路蜿蜒前行。沿途不时浓雾密罩,给人一种渐入桃源的感觉,心里不仅多了些期待。车子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在一片薄雾之中抵达了和贵楼,一座传说中建造费用最贵的土楼。
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和贵楼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此楼高五层,21.5米,是迄今为此最为高大的土楼。跟大部分为人所认识的圆形土楼不同,和贵楼是一座呈四方型的土楼。然而最为奇特的就是和贵楼是修建于沼泽上面而历久不沉,纵然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地震,依然坚固稳定,屹力不倒。我们走到了楼中家族祠堂,但见门上高挂着进士匾额,彰显着家族的荣耀。祠堂左右各有一井,两井相距有十八米,呈一清一浊状。左边那口水质甜美,清澈如镜;右边那口则混浊发黄,不能饮用。有关浊井的来历,据说当年打井时候,由于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结果造就成了那座浊井。祠堂正中央是一片铺满了鹅卵石的空地,只见楼内居民往空地上轻轻跳动一下,地上整片鹅卵石有如涟漪般震动起来。据说如果将一根铁线往地里插,可以一口气插进5米多深,并在拔出铁线之际,还可在铁线上见有淤泥的痕迹。
我沿着院子围绕了一圈,然后给了个五块钱直径往楼上走去。到了四楼,只见眼前的屋檐层层叠叠,给予他人一种层次上的美感。阴霾的天气,为楼内增添了一丝历史的沧桑感。或许是时间过早,除了依稀看到一脸惬意的居民之外,楼内不见游客的身影,整座土楼静悄悄的,仿佛正在苏醒当中。我透过墙上的小窗口往楼外遥望,但见前方的楼房在一片灰白色的雾霾当中若隐若现,迷迷朦朦的,呈一幅雾里人家的画面。临别之际,我们到了楼下,喝上了几壶当地出产的红美人和铁观音,这才离开前往怀远楼去。
我坐上了当地人的车子,来到了怀远楼旁的停车场。才刚踏出车门,立即听到一阵游客的喧闹声,瞬间将我从和贵楼那里的闲雅心情给抽离回来。我皱了皱眉头。心里嘀咕了一番:"这才是现实中的中国。"话虽如此,我当然不可能就因为这样而破坏掉难得的愉快心情。
怀远楼,这座被称为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好及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土楼,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间(1905—1909),是旅居于缅甸的简新喜兄弟献资而建的双环圆土楼。通过了检票站,我来到了怀远楼的正门前方,一座镶嵌着许多不同颜色的鹅卵石,使之形成八卦阴阳太极图的空地上。蓝天下的怀远楼显得巍峨壮观,很是美丽,我不仅站在门前多呆留了一会儿,好可以仔细欣赏眼前这座古老的艺术品。一些年轻人则选择坐在炎日下进行描绘写生,看着他们一笔一笔专注的勾画出眼前的景和物,将眼前的一切呈另外一种方式给记录了下来。
走进土楼里边,只见走廊两侧的门楣上分别镶嵌着“宝田”和“玉树”,前方则是刻上了“诗礼庭”三个大字的楼中楼,是当年办理私塾讲学的地方,同时也是土楼家族议事和处理红白事的地方。只不过现在已经变成了摆满土产纪念品的摊子的地方,完全没有了当年的书香气息。“诗礼庭”正中央的上厅唤做“斯是室”,抛开那些碍眼的纪念品摊子不说,这里的横梁画栋倒是值得一看。当年的工匠凭其精堪的雕功雕满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花草走兽。两旁的木窗则雕着九只形态各异的飞龙,展示着龙飞九天的磅礴气势。转身之际,我看到了一块悬挂在门楣上方的“助我义师”牌匾,这是由于当年该楼居民支援北伐军攻打漳州,因而受到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赞许奖励所赠。
相比起和贵楼,怀远楼的人气多了许多,但也被商业化污染了较多。底楼四周,甚至正中的空地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纪念品摊子,走廊显得杂乱无章。每家的厨房和洗涤用品均设置在住家门前,行走当中不时会闻到空气中飘扬的煮炒味,令我垂涎三尺。过多的游客造成了土楼居民的麻木和冷感,失去了原本的亲切、好客和热情。
跟和贵楼一样,付了五块钱的上楼费,然后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走去。我放慢脚步,顺着无人的走廊转了一圈,心里不仅回想,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土楼的画面。我上到了顶楼,眼前视线更为开阔,观赏怀远楼内部的角度也更为漂亮精彩。我静静地站在一角,让自己沉浸在宁静安祥的氛围当中,享受当前感觉美妙的一刻。
“云水谣”,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优美名字,仿佛就像是一首流淌至今的美丽歌谣。云水谣旧称“长教”,因2005年根据作家张克辉的原著电影剧本《寻找》,由刘恒编剧、尹力指导的电影《云水谣》而开始为世人熟知。后趁着福建土楼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而将名称改为“云水谣”。很多人初识云水谣是从一部同名电影,从而认识了这座深藏于闽界山峦之中的古老村庄。然而我并非因那电影而得知云水谣,之所以会留意这座古老的村庄不因有它,完全只因为“云水谣”这诗情画意般的优美名字。第一次看到这名字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吸引到了,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寻找已久了的地方,一个找寻许久,可以唤醒我的激情的地方。
我沿着溪边那铺满了鹅卵石的古老栈道,一路走到云水谣去。途中经过了大片的茶园,里边种植了各个不同种类的茶叶,主要计有“铁观音”和当地才有的“土楼红美人”。由于时值清明前,在这期间所产的茶叶是一年之间最好的明前茶,虽然品质肯定没能和初溪铁观音来得比,但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随后的午餐期间,我还幸运地在云水谣里和当地居民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品尝刚刚摘下的明前铁观音,体验和感受一下云水谣的闲逸气息。
清澈的长教溪一路蜿蜒流淌,将上游的和贵楼,下游的怀远楼,与及处于两座土楼之间云水谣连接起来。云水谣栈道的美在于那沿岸的十一棵大榕树的衬托。矗立在恬静溪边的大榕树显得高大挺拔,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郁郁葱葱,呈一幅山水画的甜美画面。快要抵达之际,老远就可看见一座高大的水车,矗立在长教溪边。这是一座为了电影拍摄而搭建的建筑。当电影完成之后,由于水车为古老的村庄增添了韵味,故村民决定将之保留下来。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云水谣的标志性景物了,是每个到来的游客争着拍照留念的地标。由于当天是周末,且坐落在清明小长假内,明显这里游客多了起来。
在云水谣里,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学生进行写生。他们专注地将眼前的事和物,一笔一笔的勾画了下来,就连他人经过身边也浑然不觉。来到云水谣,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而实际上这里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安排。你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脑袋放空,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随意的闲逛,偶尔进入当地居民住家进行拜访,跟他们一起喝杯茶,来个天南地北,闲话家常。喝茶,是感受云水谣的最佳途径。水车附近就有很多茶座,一些人直径走到溪边大榕树下品茗,悠闲地度过一天的时光。
稍往村内走去,就会觉得眼前景色似曾相识,小桥流水,有点小江南的特色。越往后走,眼前景象越发淳朴,那里拥有更多朴实无华的土楼和充满韵味的小院落。我走进了茶园,爬上了斜坡,站在顶端那儿向下俯瞰。但见眼前色彩单调的古老院落沉浸在一片烟雾当中,朦朦胧胧的,虽说不上美,但就是胜在朴实没有特意造作。幽长的古道,千年老榕树,饱经风霜的土楼,绵延的茶园,这一切构成了云水谣特有的气质。也因这气质,云水谣吸引了我的到来。离去之际,我站在桥头再次回望云水谣,清澈的溪水依旧蜿蜒流淌,高大的古老榕树依旧静默地伫立在长教溪旁,我想我会非常怀念这里的。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